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指导性意见
日期:2020-12-14  作者: 来源:  浏览量:327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具有职业性和适应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决定编制2020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修(制)订依据

(一)《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称〔2019〕13号)

(三)《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

(四)《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12号)

(五)《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

(六)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

(七)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

(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自治区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新教厅办〔2019〕151号)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将“1+X证书”制度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等结合起来,实现1与X有机衔接,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三)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技能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四)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四、培养目标、修业年限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结合我院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保证培养规格。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育人、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育人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五、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结构与学时、学分安排

(一)框架结构

1.专业简介

2.入学要求

3.职业面向

4.培养目标,培养规格

5.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计

6.课程设置、要求

7.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8.实施保障

9.毕业要求

10.附录

(二)学时及学分安排

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第一学期为19周(前两周为军事理论国防教育、入学教育周),技能综合训练及考核、劳动和社会实践3周,第二至五学期教学均为20周(含技能综合训练及考核和社会实践4周);第六学期一般安排顶岗实习,可从寒假期间进行安排,根据专业特点可探索实践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改革,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为学生累计参加顶岗实习时间。

各专业可根据不同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性质对学时可在规定区间内进行适当调整,医学类专业控制在2500-3000学时,其他专业总学时控制在2500-2700学时。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当不少于10%,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时的50%以上。课程学分按课程学时确定,原则上以16学时折算为1学分,最小单位为0.5。独立的实践环节(含课程设计)每周计1学分。

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组成。课程要严格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进行设置,既要保证职业要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避免贪大求全,确保专业特色和职业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从事职业岗位工作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基础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课程。由教务处负责协调各系部统筹安排。

2.专业课

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两部分。

专业基础课(3-5门)主要包括从事职业岗位工作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课程,由各系负责统筹安排。

专业核心课(6-8门)主要包括从事本职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及专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要紧盯行业和区域产业和技术升级需求,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同时,结合“1+X”证书试点,架构对接“X”证书标准的接口课程。由各专业自主设置。

3.选修课

主要为毕业生必备的职业拓展、知识拓展、综合素质提高等和“X”证书培训等方面的课程。由教务处负责协调系部统筹安排。

4.入、离校环节

(1)始业教育

新生入校后,各系部及时开展始业教育,让学生明确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及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及考试时间与方式。

(2)毕业环节

学生毕业时,须有正常的毕业设计(实习)、毕业汇报(考试)环节,上交相应的设计作品、成果、实习报告(总结)或论文。

七、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程序

1、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实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原则上应组成小组),各系部专业带头人组织专业建设团队系统规划,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论证、起草工作;

2、各系部组织专业建设委员会初审(系部专业建设委员会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等组成);

3、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论证复审(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论证会);

4、提交学院党委会审定后执行。

八、其他相关事项说明

1、学院规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原则和框架,具体内容由各系(部)和专业负责人自行掌握。

2、课程体系设计:分析专业对应的产业及岗位群,明晰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对能力培养所需要支撑的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基本素质”主要是结合今后从事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做人要求。“必备知识”主要是职业核心能力或基本素质所要求的知识支撑。“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本专业或专业方向(职业岗位)所特有的必备能力。

3、避免课程设置的盲目性,防止因人设课,也不能出现有能力目标但即无课程支撑又无课余素质拓展项目支撑的漏洞。在课程设置时,必须进行课程整合,课内外要紧密结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

4、课程综合实践要以附表的方式,列出各学期课程综合实践培养内容的名称,体现能力递进的培养过程。

5、教学环节及教学进程:

各教学环节总周数分配表各专业可根据学院统一安排,结合专业的具体实际、生产周期、工作过程合理进行安排(具体见附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该环节已穿插在理论教学的周数中)。

进程表采用EXCEL自动计算,教务处提供模板,修改过程中切勿破坏公式,导致周课时、总课时计算错误;

文字部分课程简介及顺序、课程总数与进程表一致。《专业教学进程表》中学期分配周课时一栏上面数据为课程周课时,下面数据为课程教学周数。

 

附件:1、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2、教学计划进程表模板202009181706172059.rar